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看展覽_2013 亞洲巡弋



11/23 13:00

關渡美術館



簡介:http://kdarts.tnua.edu.tw/festival/2013/exhibition/asia-cruise/

今日亞洲擁有獨特的面貌與藝術發展,同樣身為亞洲的一分子,關美館長期關注亞洲區域的藝術發展,歷時一年多所策劃的「亞洲巡弋」展,邀請四位亞洲策展人與14位台灣藝術家一同合作,希望藉由彼此的藝術實踐,透過四個子題拋出四條亞洲當代藝術觀看路徑,交織出東亞各國對臺灣當代藝術的觀察、甚至是對臺灣當代議題的反思提問,連結關於台灣當代藝術中的多元創作課題。


關美館首度將全館分為四大展區,規劃觀展巡弋路線從四樓大廳映入眼簾是台灣策展人張晴文的「鬼島」( Island of Ghost),由方偉文、高雅婷、劉和讓、蘇育賢幾位藝術家擔當展出。二、三樓挑高展場是中國策展人王曉松以「物證」(Evidence)為題,參展藝術家有:林冠名、黃子欽、鄭博聰、賴志盛。一樓展場分別為韓國策展人金善姬以「隔絕今界」( Isolation)為名,邀請藝術家吳季聰、張暉明和陳慧嶠;以及日本策展人金島隆弘提出的「物體事件」 (Object Matters) ,藝術家為:徐玫瑩、莊普、陳松志等三位。值得一提的,作為此展覽最「資深」藝術家的莊普老師,特別提出最新力作「召喚神話」。賴志盛也針對關渡美術館二樓挑高展場空間限地製作「邊界」作品,讓觀眾親自站立感受藝術與身體的疆界。受注目的新生代藝術家鄭博聰,首度展出近期創作的便利貼繪畫,質量精巧。本展所展現的台灣當代藝術新面向和展現的強大巡弋能量,絕對令人期待!


同時,關美館也策劃「2013亞洲當代藝術論壇」,邀請四國專家講者為觀眾梳理亞洲當代藝術各項課題,希望藉由藝術家的社會實踐與觀察,回望自身,梳理出對亞洲認同的美學意涵,創造亞洲當代藝術脈動。或許,身處於亞洲的我們就像是站立在湖面彼此的兩端,透過彼此交流、對話,激發出一陣陣的漣漪。




林冠名/波光粼粼/單頻道錄影
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是林冠名的攝影作品,我自己很喜歡海洋、湖泊,能靜靜的觀看潮汐變化和波浪流動會使我感到心曠神怡,流水聲、拍岸聲將我的世俗情緒沖淡,像是我和海水的對話。林冠名的作品是我喜歡的題材,但影像卻沒有聲音,我能想像的到畫面中的聲音是什麼樣子,或許每個人所想像的會不一樣;畫面裁切制水平面上,只看的到波浪流動和倒影,光照映水平面而反射出點點光芒,偶爾會發現幾隻小魚出現在畫面中,算是意外的訪客。整個放映空間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兩張凳子,好像我坐在海邊欣賞一片海,平靜舒適。

隔絕今界
吳季璁/水晶城市特別版-荒原
張暉明/微型時光-無限
陳慧嶠/噬夢人
四大主題中的隔絕今界,三件參展作品都是運用光為主角,這個主題的一致性高,整個展覽空間很暗與其他主題有明顯的差異,真的感覺到與外界站時隔絕一般。空間裡的光源主要都來自作品本身,這樣我們更能被作品所吸引。




亞洲巡弋,我看到了也認識了許多亞洲藝術家和他們作品,而且集結了老中青三代,可以看出不同時代的思想差別,回歸大標題是亞洲巡弋,由它所衍生出這四個主題「鬼島」、「物證」、「隔絕今界」、「物體事件」,我覺得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藝術家們透過他們的作品轉化後呈現出現今社會議題,或許我們能從藝術家的作品得到一股力量去做回饋社會的事情,或是因此改變對社會的看法,吳季璁的荒島運用人類產生的塑膠垃圾集結起來,利用光源的變化穿透透明的塑膠廢棄物,在牆壁上形成美麗的結晶體影子,那是一個被人遺棄的荒島,人類很少想到隨意丟棄不可燃垃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忘記環境是自己的一部分,總有一天會被大自然反撲。經過這場亞洲巡弋,我覺得藝術家的使命非常偉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