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Artists_Josef Alber and Jame Turrell


  Josef Alber                                  Jame Turrell






Josef Albers
創作背景

Josef Albers出生在德國一個工匠家庭,繼承了家族的手藝,父親曾教他如何上漆,這也影響了他日後的《向方形致敬》(Homage to the Square)系列。

設計師、攝影師、印刷工、版畫家、詩人,擁有眾多身分的Josef Albers以抽象畫家和理論學術上的成就最為大眾所知,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和教育家之一。
Josef Albers的教學具有相當程度的理性思維,鼓勵透過實驗和動手操作來學習,他認為理論不應凌駕於真實的實踐之上,其一生不斷在藝術教育上努力並追求自我創作的突破。
在美國,他開始從事抽象繪畫,並於1949年開始創作著名的《向方形致敬》系列。

曾為包浩斯的學生和老師,而實用與功能原則是包浩斯美學的基礎,Josef Albers努力去探索形式上的簡約風格,在他的理想中,最睿智的設計是要回歸至最簡單的外型,但具有最高的功能性,同時兼具平衡、合諧與比例這些元素。


創作媒介


Six and Three (a.k.a. Four Threes and Four Sixes), 1931 Glass 55.88 x 35.56 cm

 
Graphic Tectonic, 1942 (ca.) Ink on paper 15.24 x 11.113 cm


Co-Ordinal, 1942 Zinc plate lithograph 60.96 x 48.26 cm


Josef Albers擅長平面設計,在包浩斯任教時期,Josef Albers從事玻璃創作、攝影、家具設計、印刷字體設計,移居美國後他開始涉足版畫、形式結構研究和色彩研究。

Josef Albers深入的研究材質的應用和可能性,他經常採用新的媒材。
攝影對Josef Albers的視覺感受有著重大影響,他使用攝影簡單的黑白色調來探索空間虛實、對比、形狀與形式,為他自己創造了新的視覺語彙,並應用作品上。此發展讓他有全新的自由來觀看、詮釋並參與這個世界。不同於眼睛所見,透過鏡頭所得到不同的觀點促使他進行創作上的實驗 。



Untitled, 1921 Glass, wire, and metal, set in a metal frame. 37.5 x 29.8 cm


Factory, 1925 Sanblasted flashed glass 29.2 x 36.2 cm


1925年後,從傳統彩色玻璃藝術轉變至以套色玻璃為主,轉換至套色玻璃的運用意味著他的作品不再需要藉由光線的穿透來達到他所追求的亮光效果。底部不透光的白色玻璃本身便具有一種獨特且發自內在的亮光,創造出具有自身光輝的作品,這種經驗對Josef Albers有深遠的影響,並啟發了他日後回歸繪畫後所創作的重要系列作品:《向方形致敬》。

1949年起發展《向方形致敬》系列畫作,利用幾何的圖塊來示範色彩學理論中色塊和比例如何影響視覺觀感。
透過各種的組合探索視覺認知系統和對象的關係,以方形為顏色的載體。他不斷嘗試顏色比例和大小上的組合可能。


色彩的探究

長年的教學經驗累積出二十世紀最具啟發性也最著名的色彩認知理論──1963年出版的《色彩構成》──至今仍被認為是視覺色彩研究的經典。這種色彩實驗更進一步的研究色彩的交互作用:在周邊顏色的作用下,色彩的彩度產生視覺上強弱的變化、其中的皺摺、交疊、覆蓋、編織等等不同的效果。《向方形致敬》系列是在單一平面上試驗上述的各種效果,並藉由一系列色彩的並置創造了立基於平面之上的厚度,造成視覺上色彩的前進與後退──純然的色彩卻創造出不屬於二維或者三維的透視效果。

色彩被他獨立出來,沒有固定的搭配或公式,Josef Albers探討畫面造形和色彩的之間的關係,認為視覺感官在事實與心理效果之間存在著差異。


創作過程與展出方式

不論是以玻璃、金屬或木材進行創作,Josef Albers都刻意強調材質本身的特質。

Study for a Homage to the Square, 1949 Oil on blotting paper 40 x 40 cm


Homage to the Square: Blue, White, Grey, 1951 Oil on masonite 28.3 x 28.3 cm

Homage to the Square, 1959 Oil on Masonite 92 x 121.92 cm


Homage to the Square, 1966 Oil on masonite 28 x 81.28 cm


Homage to the Square, 1976 Oil on masonite 60.96 x 60.96 cm
  

Homage to the Square系列:Josef Albers用調色刀將油彩塗在纖維板上,並將使用過的顏色記錄在纖維板背後,標注顏料和製造商名稱,使該顏料為外界所知曉。每一張纖維板都包含三種或四種方塊


Josef Albers排除了所有無關因素,簡化創作,減少複雜,讓參觀者專注於一個中心主題,即色彩之間的關係,以內化的方式影響著今日的視覺藝術。


--------------------------------------------------




James Turrell創作背景

美國人,魁克教家庭(認為任何人都能與上帝直接接觸,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主張和平與平等)
父親是航空工程師,啟發了 James Turrelll 對飛行、宇宙的興趣,
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讓他探索人對空間的認知與界定。
大學修習數學和感知心理學,探究如何用視覺資訊建構對世界的認知。




創作媒介

以空間和光線為創作素材。
除了人工光外,自然光也是他的興趣之一。
(60年代開始嘗試一種創新與非傳統裝置創作,
對光學的感知雕塑以及實體化自然光)


James色彩的探究

四種手法:

1.
經過層層過濾的日光從頂端的天窗透下來,再一層層沖淡了人造的光色。
2. 將光沫滅在牆角、天花板和地板的連接點。
3. 以光線和投射手法來創造出看似具有質量和重量的實物,但其實這些實物只是光線投射的幻象而已。
4. 作品《Aten Reign》中
   圓樓中另建一橢圓錐狀結構,由錐頂透光屏幕自天頂灑下陽光,
   五層同心橢圓分別由LED燈管自下往上投射不同色光,靠電腦程式控制非常緩慢而無規律的變色,
   可從白轉紫變藍再換粉紅,皆經特瑞爾據光學色彩原理精心調整過。






創作過程與展出方式:

創作過程
研究如何使用視覺資訊來構築認知

以光為媒材的創作實驗,
租用一間房間為工作室,進行他的光實驗,
運用投影機光束投射到房間。
後來不滿意投影機的存在,
而使用戶外光,
將窗戶漆上不透光色彩,
讓自然光透過刻意營造的空隙,
進入室內。


展出方式

透過光線在建築空間裡的呈現來展出,
透過不同色彩的光線變化,讓整棟建築都成為了他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